父母在早教中的表達方式
發(fā)表日期:2018-11-08 14:39:00
作者來源:王老師
瀏覽:258
在早教中的沖突里,對孩子的咆哮肯定不是正確的選擇。對孩子的咆哮可能是父母的本能,但與孩子“打交道”需要智慧,而不是本能。當成年人怒吼時,孩子的內(nèi)在阻力就會被激活,這只會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讓孩子產(chǎn)生抗拒心理,壓抑的情緒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情緒不能被壓抑,一旦壓抑,情緒就會變成一團無名的怒火。
對待孩子,父母說話的方式應從第一人稱“我”開始表達,比如父母想責備孩子的時候,不要說你應該怎么樣,而要說“我感覺”、“我想”、“我覺得”、“我認為”等等。這種表達方式的好處之一是防止成年人對孩子的說話方式是以情緒開始。一個以“你”開頭的短語通常會讓人感到被指責、被攻擊,而另一方選擇反擊或自衛(wèi),這使得雙方都遠離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例如,父母昨天提醒了孩子,結(jié)果孩子今天又忘了帶午餐盒了。如果父母說這樣的話:你怎么又忘記了,昨天提醒了你那么多次,一次也沒忘心里去。這樣的說話方式不僅不會起到積極的效果反而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讓孩子自卑。正確的描述應該是:媽媽發(fā)現(xiàn)這是你這周第二次忘記你的午餐盒了。這種交流使成人和兒童能夠集中精力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使兒童有一個特定的方向,說話方式也溫柔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所以說沒有錯誤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需要作為父母的我們?yōu)樗麄儩娔L畫,畫得好壞就與父母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希望父母們能有一個正確的教育理論指導,在將來的生活中,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人。
